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一个厂和一座城:深圳双年展的“边缘”探索(2)

这次浮法玻璃厂被确立为双年展展场,是工程师宋沿滨自工厂关停后第一次回来。从1987年参与筹建到2009年工厂关停,她人生最好的20多年都和这座工厂联系在一起。她向本刊记者回忆:“玻璃厂的地面每天都擦得绿油油的,红红的炉火熊熊燃烧着,光洁明亮的玻璃一丛丛喷出,这样的景象还在眼前呢。一下子绿油油的地面没有了,大窑没有了,设备没有了,只剩下兵马俑一样光秃秃的柱子……”

旧码头仓库,展示城市边缘案例

正如经济学家科斯所说,中国的改革从边缘开始。蛇口则是边缘改革的标志。宋沿滨清晰记得1986年蛇口工业区来北京招聘时的情景,招聘设在工人体育场,可见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吸引力。她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当时在天津一所中专学校教授机械课程,先生是北京一家研究所的研究员,执意到蛇口闯一闯,拉她同行。去过的同学跑来劝:“那里只有一条街,一只船,放着首都不待,去那里干什么?”不过她还是在1987年3月份到了蛇口,在玻璃厂做项目工程师。合资工厂里的一切都新鲜,包括日常用的画图板。“在天津指导学生时就是用简单的木头板,一把丁字尺,一支铅笔。到这里以后,发现绘图板是自动的,滑轨可以升降调节,三角尺还可以360度旋转角度。”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土地规划发展部副总经理谭子青告诉本刊记者,当时袁庚预见到未来国内经济开发对建材的极大需求,以内联外合方式布局了一系列建材企业:玻璃、钢铁、铝、板材等。为引进浮法工艺的玻璃厂,袁庚亲赴匹兹堡与美国最大的玻璃制造商PPG集团谈判,确定投资1亿美元,选择蛇口一湾花岗岩基础的优质土地,还为此展开了当时最大的开山填海工程,1988年工厂建成后获得了中国国家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1987年5月,谭子青当时作为《蛇口通讯报》记者,曾记录下玻璃厂独特的开工点火仪式:一条金色巨龙口中喷出烈焰直入炉膛,启动了全国第一条玻璃生产线。

宋沿滨告诉本刊记者,双年展主大厅只用了生产线的一半,整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包括熔窑、锡槽、退火、成品几个阶段。现在像兵马俑一样的锡槽空间就是玻璃成型的关键环节,因为玻璃比重比锡轻,燃点较高,因此玻璃液在高温下可以漂浮在锡液上,向生产线后端移动时,温度阶梯式降低,玻璃也逐渐摊平和展薄,最终成型为表面平整光滑、厚度均匀的平板玻璃。这个窑炉从开工到2000年改造共运转了14年,创造了“全国之最”,技术之外,制度化管理更令人难忘。比如每次进车间的安全生产检查堪称严苛,必须戴护目眼镜、3M防尘罩、防噪耳塞,还要穿一种特制的铁头工作皮鞋。“美国人还规定,玻璃有一点瑕疵,就要进碎玻璃机,为此与中方经理还有观念上的冲撞。中方经理认为,浮法的瑕疵品放在国内市场上也比别的厂家的一级品要好很多,为什么不把这部分产品出口转内销呢?但美国人坚持如此,后来成品率缓慢由50%升至90%,每年有350万标准箱出厂。”

宋沿滨说她上世纪80年代来蛇口的时候,这里确实只有“一只船,一条路”——“一条工业大道,外加碧涛中心等几个低矮建筑,一个小的购物中心,8层的金融大厦是当时最高的楼了。各厂的年轻人都住在四海的单身宿舍,每天上班时间,自行车流呼啸而过,堪称壮观。晚上有时候就和同事、朋友去‘那条船’——法国邮轮改建的‘海上世界’里的酒吧跳舞,听里面的歌手唱英文歌,在当时是非常新鲜的。”谭子青说,80年代还只有1000亩大小的蛇口是个乌托邦一样自成一体的小社会,比如产业布局,依托港口的临港工业除了玻璃厂,还有集装箱厂、建材厂和饲料厂,然后是当时国内尚属先进的电子、服装、玩具工业。自然形成的关联配套产业是有迹可循的,以浮法玻璃厂为例,旁边进驻了为其提供切割氧气的中宏气体厂,还有配合其燃料供应的蛇口一湾油库码头。招商银行、平安保险随后也依托以浮法为代表的企业而生。在特区内,蛇口也在80年代初进行过密集式的制度改革,包括民主选举、工程招标、职工住房分配、公开招聘、分配制度、金融创新等,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其中。当时股票刚发行,谭子青记得005号安达股票每股1块钱,刚从清华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毕业来蛇口的余昌民以他的专业知识分析,盈利最高也就是30%,因此在1块3时果断出手,没想到最后涨到每股40块钱。而宋沿滨一家的第一套房子就是1988年通过银行贷款买的,总价1万多元,夫妻俩攒了一年付了3000块钱首付,之后每个月还200块钱,对于这个当时月收入600多元的家庭来说压力并不大。宋沿滨说,蛇口对人影响最大的还是观念,比如那句著名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当时能来浮法的都是全国的精英,管理层和技术人员尤其如此,这里堪称“黄埔军校”。“这些早年受改革风气感召冲破人事体制障碍前来的知识分子,每一个人都经历了蜕变,这种蜕变像种子一样发芽壮大。”

有象征意味的是,在玻璃厂最风光的前几年,常有各地客人来参观,工厂生产不堪其扰。更糟糕的是,很多省市的工业主管参观后,一窝蜂纷纷回去建自己的浮法玻璃生产线,在蛇口浮法投产前,全世界平均每年只新建两条浮法玻璃生产线,而在浮法生产后不到5年,中国已经建成和在建的生产线近30条。宋沿滨分析,由于玻璃行业竞争几近白热化,加上高耗能、高污染等因素,后来接手的股东在金融危机、平板玻璃市场需求低迷压力下决定抛弃这条生产线,2009年蛇口浮法玻璃厂被关停,这座工厂的命运也是蛇口工业区30年浮沉的一个缩影。